第150节
卫景平惊讶:“哪个谢大人?”
莫非是老顾。
“谢传胪啊。”段凤洲说道:“他的画已成绿筠坊一绝了,先前卖十两银子,如今十五两都一幅难求。”
卫景平:“……”
怪不得许久没看见顾世安,他竟然挣润笔费去了?
为什么不叫上他,哼哼,有点气啊。
作者有话说:
啊哦,宝子们比渣渣作者还提前知道剧情~
第171章 伙伴们的日常
◎打听一下什么时候能喝上喜酒。◎
除了张、顾二人之外, 听说另外还有多名同年在那边兜售墨宝,次日放衙后, 卫景平也去了绿筠坊。
有财同发, 他得跟上大伙儿的脚步。
绿筠坊又叫翰林坊,从“翰林坊”这三个字就能看出来,聚集在这里卖字卖画的,至少是有个进士出身学历的士子。
且他们官阶不高, 年俸禄较低。
拿卫景平这样户部正六品的京官来说, 当朝所给一年的俸禄是72石米, 折合成银子是46两, 均到一个月4两都不到, 按照京城里的物价,3-4口之家租个一进院的宅子每月都差不多要半两多银子了, 这是住的,吃的方面, 一斤肉的市价是90文钱, 一户之家每月吃10斤肉就得支出1两银子, 米面蔬菜瓜果俭省着吃, 月怎么也还得一两多银子,余下那不到1两掰成几份用只是能勉强凑合, 听说许多官员月初领了俸禄回去,马上把换成铜板分成30份挂在房梁上,以后每日取下一吊钱作为这一日的花销,如果没花完,就找个竹筒装起来, 以应付日常额外的开支, 就这样精打细算, 量入为出,绝不多花一个铜板。
许多新科进士初入京时,都是用这个办法过日子的。但随着娶妻生子,甚至还要往老家寄钱赡养父母,到手的俸禄越来越不够用了,那些个为官清廉不愿意在官场上营私苟苟捞银子的高学历下品官吏们,凭着他们读书时练就的一手好字,或者作画,陆续去翰林坊摆摊开始卖墨宝,赚养家糊口的钱去了。
卫景平走进去一看,这翰林坊就是个以买卖书画为主的集市,来逛人还不少,有垂髫的蒙童,少年秀才,也有白发的童生、附庸风雅的商贾……他们逛下来观摩的心思多,出手买下来的意愿并不是那么强烈,因而这里的买主少而又少,很稀缺。
所以每个书画摊也不是每天都有生意能开张的,隔三岔五卖出去一幅也是有的,跟段凤洲嘴里好像来了这里就能捡钱的行情有点差距。
许是张永昌有个新科榜眼的名头在身上,顾世安有个传胪傍身,加之他作画确实是一绝,才有买主愿意花钱吧,卫景平心想。
今日张永昌没来,他出来的时候张榜眼还在埋头书写什么呢,卫景平转了大半圈下来没遇到一个相熟的。
再往里头走,翰林坊后门处的热闹引起了他的注意,老远瞧着,那里摆了几口卖咸菜的矮缸,哦,是个咸菜摊子。
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在那里排队买咸菜,卫景平瞧了一会儿才发现缘由,咸菜没什么好挤破头去买的这家咸菜摊子啊,你买他家的咸菜3斤以上,摊主会赠你一幅墨宝,多数人是冲着墨宝去的。
这墨宝呢只题字不留名,如果你想要人家题上名字拿回去收藏传家,就得加银子了。
不过需要留名的也少,对于多数人来说,买咸菜赠墨宝很划算,尽管这咸菜的价格一斤比外头贵三成,也就是6文钱。
别小看一斤咸菜多出来的6文钱,一天卖出去200斤,就是1200文钱,一两多银子了。
而卖出去200来斤,需要60-70个顾客,卫景平站的这片刻,就看见十来个人一手提着咸菜兜子,一手卷着墨宝从摊子上离开了。
也有加了银子让摊主人题字题名的,还有个没买咸菜的,怀里抱了一个画轴……看来这摊子的主人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画得好画呢。
这摊子等于说是挣卖咸菜的钱,挣卖字的钱还外带卖画,可比干巴巴摆个字画摊能挣多了,谁这么干的是个人才啊。
这家的生意太好,卫景平挤不到前头去看看人家的生意经,只好往别处转悠去了。
大抵是受这家卖咸菜送墨宝的启发,还有一个年纪一把胡子苍苍的推官卖墨宝赠抽签算命,至于说准不准不好说,反正是捡着好听的话忽悠,时间一长在翰林坊里竟然还颇有名气。
他的生意也不错。
“卫四。”卫景平转悠了半圈,有人欠得熟悉的人喊了他一声:“来来来,来照顾一下我的生意。”
“徐泓。”他回头一看,哟,认识,徐泓嘛。
这小子殿试时翻盘,从会试杏榜的第五十六名,本来是同进士出身的名次搏了个进士出身最末一名,朝考之后选了翰林院庶吉士,这一直还没怎么碰过面呢。
卫景平见他的摊子上冷冷清清的:“你徐大公子家底儿甚厚不缺的钱吧,怎么也到这儿来凑热闹了。”
但在这里摆摊的,老的新的,往年恩科的状元榜眼探花都不缺,他一个孙山的进士出身的字就显得乏人问津了。
徐家是甘州府上溪县的名门望族,徐泓考中进士回去省亲祭祖时,族中叔伯等人给的贺礼钱都上千两了,他一回京就用这笔钱买了座宅子,手里余下的钱算着也够娶媳妇儿用的了,就是还没赶上走桃花运,想花钱没处花去,他该烦恼的是这个才对。
“回家也是闲着。”徐泓说道。
翰林坊这里人多,有人陪着一块儿喘气,挺好的。
徐泓挥笔写了一幅字景气和畅,摆在那儿晾着:“问别人都要十两银子,咱们认识给你算六两好了。”
说完他拿出了强买强卖的架势。
卫景平呵呵一笑:“你我是知己,难道还不知道我出门从来不带银子的?”
兜里连10个铜板都摸不出来。
徐泓叹气,跟他念叨:“要是晏升没外放出去,在京城里谋个职就好了。”
好歹不缺陪他四处晃悠消磨时光的家伙。
晏升殿试没能翻盘,最后还是个同进士出身,他不愿意在京城里托关系候补末等官职,外放到镇江当通判去了。
卫景平跟他叙了会儿旧,他指了指那个摆着大缸卖咸菜的书画摊:“你徐大公子学着点儿。”
看人家那营销模式,多少是动脑筋花了心思的。
徐泓:“那是谢传胪的摊子,人家从庶吉士一下子去了工部当七品的员外郎,鸿运当头,谁不想去蹭个运势。”
好羡慕但学不来。
卫景平瞠目道:“谢冉?”
徐泓:“……嗯,对啊就你在上林县那个启蒙夫子。”
你们这是关系过于多重不好理清楚直接呼吸对方名姓了嘛。
卫景平:“……”
他怎么给忘了,上个月顾世安上书陈情,云骁帝看了动容,于是朱笔一挥赦免了远在龙城郡的阮惊秋,她很快就要到京城来了。
怪不得老顾要这么努力赚银子呢,得置业买宅子养老婆啊。
“老徐,借你的摊子用用。”卫景平挥笔在徐泓的“景气和畅”后面添了四个字“春山可望”,连缀成了“景气和畅,春山可望。”八个字:“我要是题上大名至少能卖10两银子你信不信?”
上半截徐泓的四个字落笔如云烟,下半截卫景平的字迹藏锋处微露锋芒,别说,放在一处看别有意趣。
徐泓夸张地仰头看了看天:“你瞧,那儿有牛在飞舞,被你吹起来的吧?”
卫景平开怀大笑:“今日晚了,你明天来摆摊挂出去试试。”
等咸菜摊子那边人少了,徐泓见他这边没什么人光顾,就收了摊子:“走,去谢大人那边打个招呼。”
他们走过去却没看见顾世安。
咸菜缸前,熟练地操着长筷子给人夹咸菜称咸菜的人竟是顾思炎,他还有一个动作生硬,一看就是生手的倒霉孩子在打下手,给顾客赠墨宝,这人是傅宁。
哦,昨日国子监行了释菜礼,生员们给孔庙里以孔孟二圣为首的圣贤敬了菜后,连着放两天假,兴许老顾忙工部的事情,这俩人就帮工来了。
距离上次见面这一下子又三个多月过去了,卫景平微微激动:“饼圈,老傅”
徐泓也跟他们打了招呼。
顾思炎正在夹咸菜的手晃了下,乍然碰到熟人他一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转念一想,当初在上林县的时候卫四不也经常在墨铺里吆喝卖墨嘛,相识于贫贱时就这点好处,抹得开面子:“卫四,我忙完请你吃咸菜啊。”
腌辣椒、腌茄子、腌蒜头、腌荞头、腌萝卜、腌豆角、豆豉、腌黄瓜……坛子里应有尽有,他大方一回,管饱。
卫景平看得恍惚,这还是那个上房揭瓦被夫子们追着揍的熊孩子饼圈吗?他挨着傅宁去帮忙打包赠与顾客的墨宝就是顾世安提前写好的字:“饼圈你好大方。”
傅宁捣了他一下:“晌午那会儿我和饼圈还在说你这个状元公眼下还有点风头,该赶紧上这儿来卖墨宝,这是把你给嘀咕来了?”
等时间久了人家不新鲜卫景平这个新科状元了,他的字就没那么畅销了。
“还说呢,你们来这里发财也不叫我一声,”卫景平笑着捶了傅宁一拳:“不够意思了啊。”
他哪里知道有这么个宝地。
“你这一路升官忙活儿的,”傅宁啧了声:“我们哪儿敢耽误你的事儿啊。”
他们在国子监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地方都听说朝廷这次的榷酒曲令是卫景平一手推行的了。
卫景平:“老傅你说这话虚不虚伪?”
还跟他来虚的这一套了啊。
傅宁没脸没皮地笑道:“卫四啊,你这状元也中了,官也升了,还有一桩娶亲的好事怎么没下文了?”
打听一下什么时候能喝上喜酒。
卫景平:“早着呢。”
这个月家里头正忙着给他二哥卫景英张罗着娶曾嘉玉过门事呢,婚期订在明年的开春,等他二哥成了亲还得看看他三哥卫景川那边有没有动静,要是有的话还得等,没有的话他先加个塞,这么一来二去的,最早也得等到明年年底了。
作者有话说:
这是一章小伙伴们的日常~
对了,古代这种不成规模地做个小买卖卖个咸菜不算经商的哈,明朝那位替海瑞料理后事的清官王用汲就是这么养家糊口的。
第172章 雕姑爷
◎是这件事。◎
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几句闲话, 后来见坊里没什么人了,他们便收摊子了。
“饼圈, ”卫景平见顾思炎搬起卖剩下的半缸咸菜往手推车上放, 上前搭了把手:“这可不轻。”
顾思炎很不讲究地往他手里一推:“卫四你是练家子你来吧。”
卫景平:“……”
这话像是在夸他文武双全,是吧。
傅宁和徐泓点完了盘子里放的铜板和碎银,惊呼道:“29两半……好多啊。”
一天连咸菜带新科传胪谢冉题名的字、画,统共卖出去29两半银子, 比有些摊子一个月挣的还多。
光一幅题了“谢冉”这名字的《才下眉头》的仕女图就卖了15两银子。
“一幅画就能挣到银子, ”傅宁说道:“真不知道谢大人还要拉咸菜来做什么?”